貨幣戰爭 硝煙再起
美國聯準會(Fed)在十月三十日,正式宣告長達六年的貨幣寬鬆(QE)功成身退。老是喊狼來了的美國,一再透過QE的收放,讓資金快速流動,掀起全球市場波瀾,這回美國宣布QE逐步退場,原本讓市場大大鬆了口氣,沒想到在通縮警報響起的日本與歐洲,接著又要搶印鈔票,連一向西線無戰事的南韓也被捲入競貶行列,這下全球股匯市場又要開始慌了,到底會掀起怎樣的狂濤巨浪?全球投資機構與投資人都磨拳擦掌,嚴陣以待。
資金大賭局,美國是莊家
全球資金大賭局,莊家終究是美國,發牌收牌都是穩操勝券。光是最後一輪QE,就讓美股三大指數在過去兩年當中,累積了二五~四四%的漲幅。德盛安聯(Allianz)首席經濟顧問艾爾安(Mohamed El-Erian),美國的QE是停止了,但政策依然寬鬆,而且歐洲和日本還會持續印鈔票。他斷言,「QE行情還沒結束,還在繼續演化(evolving)。」
難怪會有媒體財經版標題高歌:「QE不死!」
讓人羨慕的是,美國不但股市指數還在創歷史新高,實體經濟也終於在金融風暴六年後熬出頭:第三季的經濟成長達三.五%,貿易逆差持續縮減,預計將在十一月七日發布的失業率將下滑至五.九%,為六年來的最低點。雖然截至十月二十五日當週,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微升,也仍在歷史低點附近,顯示景氣復甦的確帶動了就業市場的好轉。
猶記得二○一一年標準普爾(S&P)調降美國主權債券評等時,美元被看衰將成壁紙?雷曼兄弟引發的金融海嘯,讓AIG、汽車工業以及數家大銀行一度瀕臨破產,底特律的衰敗景象,讓美國人自己悲嘆,過去光榮一去不復返。對照今日光景,簡直不可同日而語。
為什麼美國靠著印鈔票,不但讓自己脫離危機,還能東山再起,奪回全球經濟火車頭的地位?
受到通縮威脅的日本、歐洲,看到QE並未在美國引發大家所擔心的惡性通膨,也開始服用這帖藥方。同樣的一帖藥用在它們身上,真的也能藥到病除嗎?會不會有想不到的副作用呢?